405 日 , 2024 9:49:50
Brain Injury Association of York Region——一个美好的公益组织

无意间在Eventbrite加拿大区报了个免费的系列线上活动,针对脑损伤患者的线上音乐治疗。整个形式并不复杂,作为线上活动也不可能展开针对性的系统干预式治疗,更接近于比较泛泛的“疗愈”。即便如此,我对此活动以及举办这项公益活动的组织都充满了敬意和深深的感动。活动最主要的音乐治疗师/音乐家是Aaron Lightstone,多伦多音乐治疗中心的创始人,有时他没有空的话,可能也会有其他治疗师。昨天晚上10点(当地早上十点)首次参与了一下。由于并没有对这项活动及其组织者做任何背景了解,只是好奇这样一个活动,所以刚开始有点不知所措。Lightstone先生上来看了一圈有哪些新面孔,出于尊重和初次见面的必要性,我就主动发了聊天跟大家打招呼并打开摄像头。Lightstone先生直接问我是有哪些脑部受损问题,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实质性面对患者的活动,是很认真的、社区服务式的公益活动。那么我就直接全盘托出,我说我是在学music technology的研究生,未来可能研究Neurologic Music Therapy,对这个program很感兴趣。 其他还有一些简要对话就不记录了, 总之他表示了欢迎,也很惊喜有遥远的中国朋友来参与,他还提到曾有过马来西亚的参与者。

Lightstone先生直播期间是在一个小的studio,音质还不错,他全程用插电吉他,音色很好听很干净,通过简单的、重复性的、平稳的旋律和节奏,配合他的语言让大家进入平静状态,关注呼吸。所以总的来说是比较初阶的音乐疗愈。我猜想,作为一个音乐家,他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治疗方面的职业背景,使得他的琴声非常美妙,让人乐于接受,这或许是疗愈的关键。和我在一些瑜伽练习中遇到过的类似的一个行动是,他鼓励大家发声,感受胸腔的振动,就只是简单的“啊~”,音调是跟着他的音乐来的。整个过程的音乐是极度平稳的,没有变化调性,音高也很居中,你会很容易的跟着发出啊声。

这个过程并不长,大概半个多小时,期间我自己也设想了许多日常疗愈的可能性,以及自己作为音乐领域的学习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也应该进一步加强,不管是理论、作曲、弹琴、多种乐器的了解等等。听音乐的过程结束后是一段相当饱满、信息量充盈的谈话,Lightstone先生的讲解中涉及到诸多的神经科学、神经音乐治疗的知识,让我深受启发,尽管有不少词汇我还是无法完全听懂。提问者也都是真真正正在寻求帮助和治疗的人。其中一个印象深刻的女士,她现在的疗愈目的是她的中风,中风前她常做瑜伽,中风后都很难坚持某个动作或者集中注意力了,她是真的很需要帮助的。另一位胡子很饱满的年轻人,提到他的社工给他推荐了一本讲多重迷走神经理论的书,我听到社工这个词也是一下子很警觉,他肯定也是正在接受帮助、很需要帮助的状态吧,于是我也格外注意了一下他的状态。

我深受感动的关键在于,这个活动的含金量和专业性超乎我的预期,同时这又是一个长时间进行、完全免费的公益活动,于是我搜索了这个协会,York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区,大概归属于多伦多大区内。一个区级的公益组织,已经开办多年,致力于帮助脑部受损人士,这一点让我大受触动。不得不说,音乐治疗在北美地区已经非常成熟,或者说真的融入到大众生活里了,大家已经有这个意识和普遍性的概念了。这真的太美好了!尽管我知道上海及周边有一些人也在尝试类型的活动,但是要么是个人自己玩的、专业性说实话很水的,要么就是搞成了很商业性的活动。不知道我们的社会福利体系中是否包含这样的组织,或许以后会有的,尤其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社区服务也会越来越丰富,音乐治疗或者说不要那么严肃的、不涉及临床治疗,只是聆听式的疗愈,也是可以展开的内容,只不过这确实对于专业人员有一定的门槛,这要求治疗师本人既是优秀的音乐家/演奏家/创作者,也要懂得心理学或者神经科学或者某类疾病的治疗理论等专业知识。

这里copy一下Lightstone先生的简要介绍,摘自活动页面:

About Aaron Lightstone:

Aaron Lightstone, has been a music therapist, musician, composer, and psychotherapist for over 20 years. He is the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Music Therapy Toronto (www.musictherapytoroto.com), a practice specializ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neurologic injury and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 issues. Aaron holds a Master of Music Therapy degree from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In addition to his clinical work, his also an active musician who is best known as the founder of Jaffa Road (www.jaffaroad.com), an award-winning intercultural ensemble that integrates the worlds, of Rock, Jazz, electronic, Jewish, Arabic, and Indian music. JAFFA ROAD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a Canadian Folk Music Award and two JUNO award nominations. He is also the music director of the Bliss i-Band, a community music ensemble for non-speaking adults with complex physical disabilities (www.blissiband.com).

725 日 , 2023 10:25:51
“If this doesn’t blow your mind…”

Khan的数学课,在推导完cos(x), sin(x)以及e^x各自的无穷级数后,很自然的,就讲了伟大的欧拉公式。在最最后,将pi带入欧拉公式后得出的“宇宙最美最牛逼没有之一”的e^ipi+1=0后,Khan说,“Frankly, if this doesn't blow your mind, you really, you have no emotion!" 是的,只要稍微理解一点这公式里的一切元素,整个数学、甚至整个宇宙最最基本的0和1,这个世界最神奇的数字e和pi,那个似乎明明不存在,但是又真的存在的虚数单位i,这些最为神奇的元素竟然如此和谐、甚至极为简单的整合在了一起,形成这样一个简洁简练、明确精准的公式,真的不能不让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很快,在这种激动情绪之余,你会感到深刻的敬畏,再多想一些,可能还会有恐惧和怀疑,对自我和生命的怀疑,对人类物种之存在的怀疑。这种怀疑其实在深入学习数学和物理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个世界的高度规律性、整个物理世界的秩序感和种种神奇的“巧合”,都不得不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力。那种感觉也许来自一种懵懂的觉醒,但又无论如何没办法真的清醒过来看到世界的全景。除了敬畏和谦卑,什么也做不了。

629 日 , 2023 23:26:23
奇怪的慌乱

晚上约了羽毛球,想着带上羽毛球拍和网球拍,先去打个半小时一小时,然后再去网球场练练基本功。结果临走发现,羽毛球拍找不到了。许久未打球,根本想不起来拍子在哪。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满头大汗,头发像疯了一样。终于发现了我的一对球拍,也没打开包检查,随便拎一个就走了。到了球场,马上找人打,拍子一拿出来,竟然掉出来我曾一直寻找的逗猫棒,瞬间回忆起我亲爱的宝宝,思念之痛惋惜之痛击碎了我的心,可是人在球场,不是感怀之时。

拿着球拍打了十几分钟,就热到懵逼了。心神不宁,被出发前的焦急和逗猫棒的命运嘲讽搅得慌乱不已。跟球友说我累了,回到凳子边,放下球拍竟然发现,这只拍子的手柄都陈旧了,掉落了一点橡胶屑在手上。这种种的不愉快,让我连坐也不想坐了。看着被我丢在一边的逗猫棒,也狠心不管,装看不见了。心情混乱情绪低迷,再加上球馆里不通风的热浪,我便装起了羽毛球拍,离开了。来到户外的网球场,瞬间心情舒展了许多,同时又看到熟悉的人,心里愉快了一点。在敞开的户外,在自然的风中运动,是我喜欢网球、高尔夫这类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时候我感到对羽毛球失了兴趣。我终究喜爱的是这种敞亮的感觉,而非某种球艺。

想跟那个眼熟的人搭上话,没得到机会,又一次深切的遗憾。闷闷不乐的回家了。

624 日 , 2023 10:14:24
符号 妙啊!

复习calculus的过程,已经不能说是复习了。从基础数学开始,完全在英语语境下将从前汉语语境下的数学概念重新洗刷了一遍。到calculus这里时,时刻感受到一个“妙”字,符号体系的绝妙。我们中文教学体系中,对于“符号思维”的教育几乎为零,这一点真的太遗憾了。当然这也有汉语的固有原因,语言既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亦塑造和影响着思维方式。

然而,数学、物理这种学科,正是在将真实世界“符号化”,将复杂的自然世界、看似摸不着规律的现实高度地概括出来,如果不能对符号体系有一定的“直觉”感观,真的没法体会数学的妙处,也没办法理解后续更高难度的知识板块。

611 日 , 2023 9:51:03
跬步

那些看起来繁重、沉重、像大山一般挡在前路的任务,终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点点啃食掉。当有一天,突然回望,那座大山居然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山丘。那些曾经以为会压得我喘不上来气的繁重的任务,只要一点一滴去做,每天坚持一点点,突然有一天就发现,看似不可能也总会变成可能。坚持就好,像小虫子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啃掉一片比自身大好几倍的绿叶。

524 日 , 2023 21:34:43
央音音乐人工智能系的一场讲座

今天听了一场中科院院士管晓宏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也深受鼓舞。能听到这种级别的科学家的讲座,我也感到很幸运。

在最开始,管院士先讲了“历史上的数学分支”,按照历史的发展,从算术与代数、几何,到天文学,最后一个分支竟然就是音乐!虽然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早已不是新话题,与此相关的书也有很多,但是看到这样正式的把音乐列到数学分支中还是让我无比兴奋!就像是证实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模糊思考与不确定认知有了一个官方认可。

这个讲座的主题围绕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院士也提到了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技术含量相当高。关于二者的关系,一个简单且核心的理念就是“艺术形象思维的训练有助于科学想象力的培养”。这里,管院士提到了一本钱学森的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是一部论文集子,我准备找来看看。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是“李约瑟命题”。对于这个著名谜题的讨论当然涉及非常广的领域,也非常复杂。在这里,管院士提到了符号体系的重要性。引申到音乐领域,中国古代音乐也曾经辉煌,可惜发展到近现代,仍没能发明出完善的符号体系。这个类似的思考我好多年恰好也关注过一点,这个理论相信也符合很多人的想法。我也曾想过,符号体系的缺乏是不是导致了系统思维和逻辑性的欠缺,从而影响了现代科学(包括音乐)的发展?或者,二者谁是因谁是果,可能无法简单概括。当然时间有限,也没能有机会向院士提问。

在“音乐计算智能与定量模型”这个版本,管院士最重要的一个分享,也是他们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研究成果就是音乐旋律中的幂律关系Power Law,古往今来所有的乐曲,研究其半音音程关系的概率,发现全部都符合Power Law。之后,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了为什么旋律服从幂律关系?根据作曲理论,他们发现音乐旋律的三个数学特征进而推导出幂律关系——稳态分布(重复、统一组织);曲线光滑性(旋律波动性、使用大量级进);音程熵(满足前两个后,追求多样性,熵达到最大)。

那么,不够“旋律”的旋律呢?果然,勋伯格总有它的舞台。管院士提到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确实就不符合幂律关系,可我们也都知道,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人类物种来说),已经不再是“旋律”了。

管院士分享了很多具体的数据图表,后面又介绍了他们现在的音乐与脑科学的重大项目。这样的讲座、这样的前沿分享真是令人兴奋!开心的一个晚上!

413 日 , 2023 20:35:07
发现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

发现一本还没到出版日的新书,这种经验倒是头一次,很开心。著名的The Computer Music Tutorial初版于1996年,是本极其经典的著作,至今仍然被专业人士反复研究。看到cycling 74上面有一篇书评,说到一个Msp的小“秘密”——有不少Msp对象的编写参考了这本书里的部分章节。
如今MIT马上要在6月出版这本书的第二版。技术的东西有很多肯定和从前不一样了,这个新版一定有很高的现实应用价值。就是好贵呀,125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