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部分课上笔记
内容目录

群体智能

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是指一群看似简单的个体,通过局部交互和信息交换,自组织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从而产生智能行为。这个概念来源于对自然界中昆虫、鸟类等群体行为的研究,例如蚂蚁觅食、鸟类迁徙等。

群体智能的关键特征包括去中心化控制、自我组织和分布式问题解决

在群体智能中,没有单一的领导者或控制中心指导群体行为。相反,每个个体仅根据局部信息和简单的规则或启发式方法与其他个体交互。这些简单的交互在群体层面上产生复杂和智能的行为,如寻找食物、避开捕食者或集体迁徙。

群体智能的特点:

  • 分布式控制: 没有中央控制者,个体之间通过局部交互进行协调。
  • 自组织: 个体通过简单的规则和局部信息,自发形成复杂的群体行为。
  • 适应性: 群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通过学习和进化不断优化。
  • 涌现性: 群体整体表现出的智能行为,是单个个体所不具备的。

群体智能的应用

  • 优化问题: 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车辆路径规划等。
  • 机器人控制: 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 数据挖掘: 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知识。
  • 社会网络分析: 分析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和用户行为。

群体智能的实现方法

  • 蚁群算法: 典型的群体智能算法,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过程。蚂蚁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后来的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选择路径,最终形成一条最优路径。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化过程,信息素浓度相当于个体的适应度。
  • 粒子群算法: 常用的群体智能算法之一,模拟鸟群觅食的过程。每个粒子(鸟)都有一个速度和位置,它们通过跟踪个体最优和全局最优来更新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进化过程,粒子不断向最优解的方向移动。
  • 人工生命: 通过计算机模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进化过程,研究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行为。

群体智能的优势

  • 鲁棒性: 群体智能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单个个体的失效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 可扩展性: 通过增加个体数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复杂度。
  • 适应性: 群体智能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

群体智能的局限性

  • 模型复杂性: 建立准确的群体智能模型需要深入了解系统的内在机制。
  • 计算开销: 大规模群体智能系统的模拟和优化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进化算法

进化算法与群体智能的关系

进化算法和群体智能本来是不同的概念,应用也是不同的,尽管它们都有生物学上的渊源,都是受到生物界行为的启发。

历史演变

  • 进化算法的起源: 进化算法的灵感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其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过程,通过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优化和工程设计等领域。
  • 遗传算法的提出: 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它由John Holland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用于研究自适应系统。
  • 群体智能的兴起: 群体智能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它受到对自然界中社会性昆虫(如蚂蚁、蜜蜂)群体行为的研究启发。研究者们发现,这些群体通过简单的个体交互,能够产生复杂的集体行为,从而解决复杂问题。

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都强调个体之间的交互和群体行为。它们通过模拟群体中的个体竞争、合作和进化,来寻找问题的解。这些算法在解决复杂优化问题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与群体智能的目标高度一致。虽然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起源早于群体智能,但它们的核心思想与群体智能有着很深的渊源。

进化算法及遗传算法的具体思想

进化算法最初是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下,用传统方式难以处理的搜索问题,这些问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搜索空间巨大——可能的解空间非常大,传统的搜索算法很难找到全局最优解;问题复杂度高——问题可能是非线性、多模态、不连续的;约束条件多——问题可能有多个约束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在内存有限的情况下,局部束搜索local beam search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从k个随机生成的状态开始,在每一步中,生成k个状态的所有后继者。其中任意一个是目标的话,算法就停止,否则就重复这样的步骤。

局部束搜索的一个局限性是k个状态可能是一堆状态空间中比较靠近的小区域,即缺乏多样性,无法覆盖足够多的可能性。它的变体随机束搜索的方式不是选择概率与其目标函数值成正比的后继状态。

进化算法相当于随机束搜索的变体。关键点在于“重组”。

由于种群规模、个体表示,以及选择、重组、突变率等等因素的不同,进化算法可以有无数种形式。

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的一种,它模仿自然选择和遗传学原理。在遗传算法中,每个候选解(个体)通常表示为一个编码字符串,类似于生物的染色体。这些字符串通过一系列遗传操作(如选择、交叉和突变)进行迭代改进。

具体步骤:

  1. 编码(Initialization):首先,需要将问题的潜在解编码为一系列的符号,代表了问题的候选解。
  2. 初始种群(Initial Population):随机生成一组候选解,形成初始种群。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是问题的一个潜在解。
  3. 适应度评估(Fitness Evaluation):评估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即解的质量。适应度函数通常根据特定问题的目标来设计。
  4. 选择(Selection):根据适应度选择个体以产生下一代。适应度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被选中。这模拟了自然选择中的“适者生存”。
  5. 交叉(Crossover):随机选择个体对,并在它们的编码字符串上交换部分信息,以产生新的后代。这模拟了生物的繁殖过程。
  6. 突变(Mutation):对个体的编码字符串进行随机改变,以引入新的遗传多样性。突变有助于防止算法过早收敛到局部最优解。
  7. 替换(Replacement):用新一代的个体替换当前种群中的个体。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每一代种群中的个体都会逐渐进化,以产生更好的解。

Screenshot 2024-10-30 at 15.45.01.png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